尿检,非要“晨尿”不可吗?
就像抽血检查要空腹一样,大家普遍都认为,查小便最好是“晨尿”。我们提个要求很简单,可是检查者实际操作着实也有些麻烦:
“医生,我早上3点解一次小便,5点解一次小便,7点又解一次,哪一次是‘晨尿’呢?”
“医生,我早上6点就想解小便了,但是医院8点才开门,实在憋不住啊。”
或者有些人则是拎着一瓶留好的小便在医院跑,诸多不便。
到底,晨尿有什么“好”呢?尿液是血液经肾小球滤过、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而产生,而晨尿的优势之一在于,经过了一整夜的肾小管重吸收,尿液已经高度“浓缩”,同时往往偏酸性,尿中的有形成分不易破坏,又比较“充足”,最适合检查。
优势之二在于,晨起第一次,不易受到饮食、运动等因素影响。
而晨尿的劣势,留取过程确实很麻烦。住院患者尚好,门诊患者往往尿液标本在体外存放时间太久,存放条件太差,同样可能影响结果。
同时,尿液在体内停留太久,有人认为也会造成一些细胞成分破坏。
所以有些医生,对“晨尿”还有另一种理解。他们将清晨第一次小便称为“过夜尿”,而将解掉“过夜尿”2-3小时后留取的尿液称为“晨尿”。也有人称之为“二次晨尿”。
那么不要“晨尿”又有什么影响?首先,比如最常见的尿常规检测,它能反映尿液的诸多状态,是最基本的检查;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检查,很多时候是用于“定性”的。比如,判断这个人是“青年人”、“中年人”、还是“老年人”,并不要求精确到几岁。在这种情况下,还刻意追求这个人的月份大小,就没有太大意义。
其次是看检查的目的,比如希望看“尿糖”,那最好能空腹留尿液。而如果检查“尿蛋白”,“晨尿”可以减少活动对尿蛋白的影响,但留取随机一次的尿液也并没有太大影响。
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比如可疑泌尿道感染,需行尿培养检查,为了提高培养阳性率,即便困难重重,我们也要努力克服,尽量留取“清晨第一次小便”。
相比较“晨尿”,医生更在意“清洁中段尿”。先清洁外阴,然后“先解掉一点,留取中间一段小便”。避免外在污染。
同时,尽量留取小便之前避免运动,女性应避开经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