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姜的第二个功效温中止呕,严格的讲对于生姜,温中和止呕是两种并列的功效。生姜味辛、微温,归肺脾经,具有发汗解表、温中止呕、温肺止咳的作用。
生姜既能温中,又有止呕的作用,当然通过温中它可以缓解胃寒的呕吐,那么这个又是一个因果关系。但更主要的温中和止呕是一个并列的关系,并列的关系就是两者分别是独立的功效。所以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功效,生姜温中就是它能够消除中焦的寒邪,中焦的寒邪就是(在)脾胃,所以它的应用,我们书上是用于胃寒证。但是准确的讲,它应该用于脾胃有寒或者脾胃虚寒的病证。不但是胃,包括了脾。因为它是中焦,用于脾胃寒证或者脾胃虚寒证。脾主运化胃主纳受,脾胃有寒就出现了食欲降低、纳食减少、消化不良,甚至于腹泻便溏,也可以出现恶心呕吐,严重的还可以出现腹痛。因为寒邪凝滞,不通则痛。脘腹冷痛。出现了这样一些脾胃的寒证,都能用,生姜都能用。如果食少的,消化不良的,就可以配伍消食的开胃的,今后要学习消食药;如果是腹泻的,可以配伍除湿止泻的;如果是胃痛的可以配伍温中止痛的,在温里药当中,温里药配伍温中止痛的;如果是胃寒,寒凝气滞的,可以配伍行气消胀的;如果是虚寒证,脾胃的虚寒证,就可以配伍补气药,比如说人参、党参、白术这些就是既补虚又祛寒。所以它应用实际是非常广泛,但实际上它都作为一个比较次要的药物,因为它和以后要学的干姜比,它的温胃作用也是要弱一些。所以寒邪比较重的,就用干姜。另外中焦有寒,既能温中,又能行气的,比如说以后的砂仁、白豆蔻这一类,寒凝气滞的更多的可能就用它,既能温中,又能行气的。如果说既有中焦有寒,又有腹泻的,有很多既能温中又能止泻的药,比如说以后还要学补骨脂这一类都属于这种情况。当然吴茱萸虽然不能直接止泻,但它能够有效的缓解这种腹泻。疼痛,胃寒疼痛,象吴茱萸、高良姜它既能温中又能止痛。所以这个往往生姜都显得比较次要,但它完全可以用,它很广泛,但它往往不作为主药。
所以把这呕吐证分开,呕吐可能是胃寒引起的胃气上逆,这样子温中止呕就是一个因果关系。它通过温中散寒,有利于缓解呕吐这种症状。但是对于生姜,它治疗呕吐很广泛,实际上它的止呕是一个独立的功效。中焦有寒引起的它很适合,是最佳适应证,温中和止呕同时发挥治疗效应。如果不是中焦有寒,而是其他原因。生姜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止呕药。古代主要是孙思邈开始就把生姜称为了“止呕的圣药”。即“呕家圣药”,治疗呕吐的患者一般都能用。胃寒能用,胃热同样能用,配伍清胃热的药。就象紫苏,什么竹茹、芦根这样的一些药配伍以后能够治胃热;胃虚的配伍补脾胃的;妊娠呕吐也可以适当用。现在有的人乘车坐船,晕车晕船认为生姜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所以它这个主治的范围是非常广的。止呕是一个单独的功效,是生姜比较特殊比较重要的。
另外就是温肺止咳,相当于它的第四个功效了。肺寒咳嗽,不管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,或者是里寒证,寒邪犯肺,生姜都可以使用。但是实际上也是作为辅助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