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疱疹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婴幼儿,可引起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疱疹,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此病传染性强,传播途径复杂,流行强度大,传播快,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。
中医理论认为,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。当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,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,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,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,同时可伴有发热、流涕、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、拒食、烦躁等症。
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,既能消除、缓解症状,又可缩短病程。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,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、化湿凉血疗法,常用的药物有银花、连翘、黄芩、栀子、生苡仁、牛蒡子、蝉衣、紫草、芦根、竹叶、生石膏、黄连、灯芯草、六一散等;在发病的后期,若见手足心热、食少、烦躁不安等症,可以再加入生地、麦冬、白薇、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。
“口腔疱疹”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,西医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。以清热解毒、凉血去湿、调脾助运、养阴生津为治法,将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散剂加以比较、补充,最终筛选出三散联合应用。
②绿豆30克,芦根50克,水煎饮;
③多饮绿豆汤或赤小豆汤;
④绿豆衣、金银花泡水代茶饮。此外,可用马齿苋30克,煎水待凉,用纱布叠5~6层;浸透作湿敷,每次20分钟,每日2~3次。还可用中药(紫草12克,板蓝根30克,连翘30克,生苡仁30克),煎水口服,每周2次,以防复发。
一般治疗饮食以清淡为宜,可进食微温的流质或软食,多饮水。发热时,宜卧床休息;热退后,可适当活动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