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360 > 中药名方 > 正文

如何服用中药有讲究 中药讲究六种“发物”要忌食

来源:中药360
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中医中药养生。那么你们在使用中药的时候,知道中药有一些注意事项吗?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,相信喜欢中药养生的朋友一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了,下面看小编的具体介绍吧。

中药讲究六种“发物”要忌食

大家感冒发烧的时候经常去吃西药,医生就会告诉你一些忌口的知识,中医药也有这方面的忌口。中医常说,中药不忌口,坏了大夫手,这也是在提醒大家,吃药的时候要做好日常的忌口。那么吃中药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忌口常识呢?中医介绍,吃中药的时候要忌吃发物。那么哪些食材属于发物呢?

看中医时,大夫会嘱咐病人忌食“发物”,理由是“发物”会加重病情。那么“发物”究竟是什么,这种说法有道理吗?

中医认为,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,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,这就是食物的“食性”。如果不懂食性,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,食性就会诱发旧病,或加重已发疾病,或削弱药力,这是食物的“发性”,也就是民间所说的“发物”。多了解发物和忌口的知识,能够避免很多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。

日常发物一共分六种:

一为动火发物

能助热动火、伤津劫液,如烟、酒、葱、蒜、韭菜、油炸物等。发热口渴,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,高血压者应忌口。

二为动风发物

多有升发、散气、火热之性,能使人邪毒走窜,如茄子、木耳、猪头肉、鸡蛋等。有荨麻疹、湿疹、中风等疾病者不宜吃。

三为助湿发物

多具有黏滞、肥甘滋腻之性,如糯米、醪糟、酒、大枣、肥肉、面食等。患湿热病、黄疸、痢疾等病者忌食。

四为积冷发物

多具寒凉润利之性,能伤阳生寒,影响脏腑运化,如冬瓜、四季豆、莴笋、柿子等。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,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、肠鸣腹泻。

五为动血发物

多有活血散血之性,能动血伤络,迫血外溢,如羊肉、菠菜、烧酒等。月经过多、皮下出血、尿血等人忌食。

六为滞气发物

如大豆、芡实、芋头、薯类等。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、坚硬难化之性,积食、诸痛者不宜食。

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,一是因为其中的动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,如糖皮质激素,若超过生理剂量,可引起感染扩散、溃疡出血、癫痫发作等。二是其所含的异性蛋白,易成为过敏源,如海鱼虾蟹会引起或加重荨麻疹、湿疹、牛皮癣等。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,如葱、蒜易导致炎症伤口难以愈合。

想要更快的治疗疾病,使中药发挥大的药效,我们不仅要对症下药,还要在吃药的时候做好忌口,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常见的六种发物,希望大家要注意。

如何服用中药有讲究

服用中药能否奏效,除了处方是否对症,还得讲究服药的方法和时间。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服药,药物疗效差异很大,所以合理选择服药时间,才能发挥中药的佳疗效。

清晨服药

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,在早餐前服用,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;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,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,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;利水渗湿药、催吐药均宜清晨空腹服用。

上午服药

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、发汗解表透邪药。“午前为阳之分,当发汗;午后阴之分,不当发汗”,还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。罗天益进一步提出,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,乃“使人阳气易达故也”。

下午服药

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(如大承气汤)。泻下药“乃当日巳午之后,为阴之分时下之。”(巳时:即上午9点~11点,午时:即上午11点~午后1点),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。

睡前服药

一般在临睡前15~30分钟,宜服用镇静安眠药、滋阴养阴血药。入夜是脏腑功能低的时候,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,就如雪中送炭,效力倍增。

隔夜服药

宜服用驱虫药,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,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,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,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。

餐前服药

一般在饭前30~60分钟服药。治疗病位在下(肠道、肝肾虚损或腰以下)的疾病,宜饭前服用,以使药性下达,因为在空腹状态下,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,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,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,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。

餐后服药

一般在饭后15~30分钟服药。治疗病位在上(如心肺胸膈、胃脘以上)的疾病,宜饭后服用,可使药性上行。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(如甘露消毒丹等),宜饭后服用,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;毒性较大的药物,也宜在饭后服用,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。

餐间服药

即在两餐之间服药,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,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。中药服用不但要讲究适当的服药时间,还要讲究服药次数和药物的温度,这样才会取得佳的治疗效果。

服药次数

一般来说,中药汤剂通常每天口服2次,(上午9~10点钟,下午3~4点钟,此时服用吸收较好)。但急性重病则不拘时间、次数,应根据医师的医嘱,尽快服药或频服,有的甚至可每隔1-2小时服1次,或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,夜晚也不停止,以使药力持续,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、减轻病情。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。

服药温度

大多数中药宜温服,发汗药须趁热服下以助药力,而清热药好放凉后服用。但也要根据个体的差异自行掌握,如果平素脾胃虚寒,或者年老体弱,还是温服比较妥当。

总之,如何服用中药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确定,以尽量发挥药物的预防、治疗作用,减少不良反应。服用中药前后1小时左右可以喝水,但好不要喝咖啡、牛奶、豆浆或茶等,以免中药成分与茶鞣质、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,影响中药疗效。

相关阅读

热门推荐

胃炎吃什么中成药 胃炎的食疗方法

经常拉肚子的原因 治脾肾虚寒泻的中成药推荐

失眠的食疗方法 治疗失眠的中成药有哪些

健脾吃什么中成药 健脾食疗方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