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【拼音名】Xuè Fěi
【别名】榧子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种子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.f.
采收和储藏: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常绿乔木,高达20m,胸围40m。树皮褐色或红褐色,裂成片状脱落。小枝对生,基部有宿存芽鳞;枝条细长,稍下垂,树冠广圆形。叶螺旋状排成2列,披针状线形,通常微弯,长4-13(多为5-10)cm,宽3.5-4.5mm,上部渐窄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气孔带白色。较绿色边带宽3-5倍。雄球花8-10,聚生成头状,单生叶腋,总花梗较粗,通常长6-8cm;雌球花由数对交叉对生各有2胚珠的苞片组成,生于小枝基部的苞片腋部,稀生枝顶。种子椭圆状卵形,长约2.5cm,假种皮熟时紫色或红紫色,先端有小尖头,花期4月,种子8-10月成熟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为我国特有树种,生于针、阔叶树混交林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化学成份】三尖杉种子含三尖杉碱(cephalotaxine),粗榧碱(harringtonine),高粗榧碱(homoharringtonine),11-羟基三尖杉杉碱(11-hydroxycephalotaxine),桥氧三尖碱(drupacine) 等。
【性味】涩;苦;性平
【归经】肺;大肠经
【功能主治】驱虫消积;润肺止咳。主食积腹胀;小儿疳积,虫积;肺燥咳嗽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-15g。或炒熟食。
【注意】便溏者慎服。
【各家论述】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治食积,驱蛔虫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