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
【拼音名】Shuǐ Tián Qī
【英文名】Lobedfruit Schizocapsa Rhizome, Rhizome of Lobedfruit Schizocapsa
【别名】水三七、土三七、屈头鸡、水鸡头、水鸡仔、囫头鸡、水虾公、山大黄、田螺七、马老头、小田螺七、水狗仔、水槟榔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的块茎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[Taccaplantaginea(Hance)Drenth]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挖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蒟蒻薯,多年生草本。茎肥大,常弯曲,具多数须根。叶基生;叶柄长7-11cm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10-22cm,宽3-7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,全缘;叶脉在上面凹,于背面突起。花茎自叶丛中抽出,长6-13cm;伞形花序顶生,有花8-15朵;总苞4枚,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外面2枚较大,内面2枚罗小;苞片线形,长达7cm;花被钟状,外面淡绿色,内面淡紫色,裂片6,2轮,外轮3,长三角形,内轮3,宽卵形,雄蕊6,与裂片对生,花丝扁宽,基部扩大,上部呈倒生的袋状,花药淡紫色;子房下位,1室,柱头3裂,每裂又2浅裂,花瓣状。蒴果3瓣裂;种子多数,椭圆形,稍弯曲,长约2mm,表面有10余条纵棱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、田边等潮湿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状】性状鉴别 呈球形或长圆形,有时略带连珠状,长2-4cm,直径1.5cm。先端下陷,叶着生处常倒曲,有残存的膜质叶基,表面浅灰棕色,有粗皱纹,须根痕多数。质稍硬,折断面较平,颗粒性,横切面暗褐黄色,微有虹样光泽,散布有点状纤维管束,内皮层环明显。
【化学成份】根茎含甾体苦味成分箭根薯酮内酯(taccalonolide)A、B、C、D、E、F,另含裂果薯皂甙(lieguonin)A、B和豆甾醇3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stigmasterol-3-O-β-D-glucopyranoside)。
【性味】甘;苦;凉;有小毒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解毒;止咳祛痰;理气止产能;散瘀止血。主感冒发热;痰热咳嗽;百日咳;脘腹胀痛;泻痢腹痛;消化不良;小儿疳积;肝炎;咽喉肿痛;牙痛;痄腮;瘰疬;疮肿;烫、烧伤;带状疱疹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,每次1-2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粉调敷。
【注意】孕妇忌用。本品有毒,服用过量易致吐泻,严重者会引起大量出血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南宁市药物忘》:消炎,解毒,止痛。治胃气痛,吐酸,咳嗽,白痢,咽痛,外敷治痈疮。
2.《广西中药志》:止血。治跌打损伤,止咳化痰,各种痛症,调经。
3.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清热解毒,消炎止痛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高血压,肝炎,胃痛,烫伤,烧伤,疮疡。
4.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凉血止痛,散瘀消肿。治溃疡病,小儿疳积,腹痛,跌打损伤,痈肿,无名肿毒,胃热痛,急性肠胃炎,牙痛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