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
【拼音名】Huǒ Yānɡ Lè Yè
【英文名】Leaf of Ancients Euphorbia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 L.的叶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horbia antiquorum L.
采收和储藏:随用随采。
【原形态】金刚纂 灌木,高达1m。含白色乳汁;分枝圆柱状或具不明显的3-6棱,小枝肉质,绿色,扁平或有3-5个肥厚的翅,翅的凹陷处有一对利刺。单叶互生;具短柄;托叶皮刺状,坚硬;叶片肉质,倒卵形,卵状长圆形至匙形,长4-6cm,宽1.5-2cm,先端钝圆有小尖头,基部渐狭,两面光滑无毛。杯状聚伞花序,每3枚簇生或单生,总花梗短而粗壮,长约4mm;总苞半球形,直径约1cm,黄色,5浅裂,裂片边缘撕裂;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;雄花多数,有一具柄雄蕊,鳞片倒披针形,边缘撕裂,中部以下合生;腺体4枚,2唇形,下唇大,宽倒卵形,无花瓣状附属物;雌花无柄,生于总苞中央,仅有一个3室的上位子房,花柱分离,基部多少合生,先端2裂。蒴果球形,光滑无毛,直径约1cm,分果爿稍压扁。花期4-5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于村舍附近或园地,多栽培作观赏或绿篱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状】性状鉴别 叶对生,托叶野硬刺状,成对宿存;叶片倒卵形、卵状长园形或匙形,长4-6cm,宽1.45-2cm,先端圆,有小尖。气微,味苦涩。
【性味】味苦;辛;微酸;性寒;有毒
【归经】肝经
【功能主治】泻热导滞;活血解毒。主热滞泄泻;痢疾;痧秽吐泻转筋;跌打瘀积;乳痈;疔疮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去净乳汁,加米共炒焦,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捣烂加热敷;或调敷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能去毒,治热滞泻。
2.《本草求原》:解毒,洗骨痛,焙热治无名肿毒。
3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泄泻。跌打积瘀而大小便不通,取其叶切细,和生米炒至米黄色为度,随下酒煮之,饮其酒即下瘀血。
4.《福建中草药》:拔脓攻毒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