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360 > 功效与作用 > 正文

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能治疟疾吗

来源:中药360

古人是何时发现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

古人何时开始认识疟疾?

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《黄帝内经》已列出“疟论篇”

疟疾,民间称之为“打摆子”。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已谈到了疟疾,并单列出“疟论篇”:“黄帝问曰:夫痎疟皆生于风,其盖作有时者何也?”《黄帝内经》托名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而作,其成书最晚不会晚于秦汉,可见,疟疾在先秦时已出现。

中国疟疾最早是从南方地区流行的,先秦人已大体摸清了疟疾的发病规律。《周礼·天官》“疾医”条称:“秋时有疟寒疾。”当时,负责全国疫病防治工作的“疾医”,都要掌握季节性疫病的流行规律,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。古人还总结出了疟疾的不同类型。如在《素问》中,归入“疟”类的疾病有十多种,有风疟、温疟、寒疟等。

古人还认为疟疾与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。《礼记·月令》称,如果春行夏令,“则民多疾疫”,这意思是,如果春季的气温偏高,当年疫病多发。现代医学已证明,春季气温高,蚊蝇便多,通过蚊虫传播的疟疾一类疫病自然就多发;同样的,如果秋天气温偏高,即所谓秋“行夏令”,也会暴发疟疾。

疟疾左右古代战争

唐玄宗李隆基派7万大军征伐南诏国因传上瘴疫“全军皆没”

在古代,疟疾是影响军事活动最严重的疫病之一,直接左右战争进程。如当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即因畏惧瘴气,而推迟南征军事计划。

蜀国处于南方,南方军队都怕瘴气,北方的军队更是谈瘴气色变。北朝时期北魏和平元年(公元460年)八月,魏文成帝拓拔濬行幸河西遇到瘴气,不得不撤军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中是这样记载的:“九月,诸军济河追之,遇瘴气,多有疫疾,乃行军还。”

唐玄宗时,也曾因瘴气而南征失利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三十三》记载,朝廷派侍御史、俞南留后李宓,率7万大军征伐南诏国(今云南境内),结果士兵被传上瘴疫,又病又饿,死去“什七八”,李宓被活捉,全军皆没。后再派军征讨,前后差不多死了20万人。

因为疟疾太厉害,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,为防万一,古代军事征战时,军医都会给士兵配上随身带的“预防药”,其中“瘴药”是必备的。如在宋朝,夏秋疾病流行季节,常由太医局定方,配置“夏药”、“瘴药”及“腊药”。

青蒿治疗疟疾始于何时?

东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总结出治疗疟疾32种方子

屠呦呦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如果就药材本身而言其实并不“新”,其“新”在使用现代化学方法,从中药材青蒿中提取出了抗疟原虫成分的“青蒿素”。

青蒿在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生长,又称草蒿,还有廪蒿、邪蒿等多种叫法,是古代中医治疗疟疾等疾病的常用药材。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、东汉时期结集成书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已提到青蒿,但不是用于治疗疟疾,“主治疥瘙痂痒恶疮,杀虱。”

使用青蒿治疗疟疾,首见于东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,该书卷三“治寒热诸疟方”中的第二方就是“青蒿方”:“又方,青蒿一握。以水二升渍,绞取汁,尽服之。”此后中医用青蒿治疟疾便多了起来,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对青蒿功效的开发更多,除治疟疾外,还治痨病(肺结核)、刀伤、牙痛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青蒿并不是古代中医治疗疟疾的主要药材,常山或蜀漆等中草药更受青睐。以《肘后备急方》为例,治疗疟疾有32种方子,其中14种使用到常山,而使用青蒿的仅1种。古代中医认为常山治疗疟疾的效果优于青蒿,《肘后备急方》即称,“先发服(常山),无不断者。”对青蒿的治疗效果到底如何,《肘后备急方》则无说明。

【临床应用】用量6~12克,煎服,人煎剂宜后下。用治温病、暑热、骨蒸劳热、疟疾、痢疾、疮痒等。

相关阅读

热门推荐

肠道闹情绪?日本百年人气肠道调理药推荐给你!

海带丝汤的营养功效 海带丝汤能增进消化

“六个核桃”的营养价值到底有多高

白果有哪些功效 白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