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称】莎草
【别名】土香草、野韭菜、地沟草、缩缩草、猪鬃草、回头青、隔夜抽、猪毛青、吊马棕、三棱草。
【来源】莎草为莎草料植物莎草的茎叶。
【采收】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匍匐根茎长,先端具肥大纺锤形的块茎,外皮紫褐色,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状物。茎高15~95厘米,锐三棱形,基部呈块茎状。叶窄线形,短于秆,宽2~5毫米;鞘棕色,常裂成纤维状。叶状苞片2~5;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,辐射枝3~10:穗状花序轮廓为陀螺形;小穗3~10,线形,长1~3厘米,具花8~28朵:小穗轴具较宽的、白色透明的翅;鳞片覆瓦状排列,膜质,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约3毫米,中间绿色,两侧紫红色或红棕色,具脉5~7条;雄蕊3,药线形;花柱长,柱头3。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。花果期5~11月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汤洗浴。
【功效】莎草味苦、辛,性凉肝。归肺经。有宽胞利痰,祛风止痒,行气开郁的功效。主治胸闷不舒,风疹瘙痒,痈伴随肿毒。
1.《履巉岩本草》:治皮肤瘙痒,遍体生风。
2.《纲目》:煎饮散气郁,利胸隔,降痰热。
【附方】
①治痈疽肿毒:鲜莎草洗净,捣烂敷患处。(《泉州木草》)
②治水肿、小便短少:鲜莎草捣烂,贴涌泉、关元穴。(《泉州本草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