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处】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;1.《雷公炮炙论》:和圆子,色微黄,蒂核粗,子小圆。
2.孟诜:樝子,与木瓜功稍等,余无有益人处,江外常为果食。
3.《本草拾遗》:樝子,小于榅桲而相似,北土无之,中都有。
4.《纲目》:木瓜酸香而性脆,木桃酢涩而多渣,故谓之樝。《雷公炮炙论》和圆子即此也。樝子乃木瓜之酢涩者,小于木瓜,色微黄,蒂核皆粗,核中之子小圆也。按王祯《农书》云,樝似小梨,西川唐邓间多
【拼音名】Zhā Zǐ
【英文名】Japanese Floweringquince
【别名】和圆子、樝、西南木瓜、木挑、狭叶木瓜、木瓜海棠。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毛叶木瓜的果实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aenomeles cathayensis(Hemsl.) Schneid.[Pyrus cathayensis Hemsl.;Chaenomeles lagenaria(Loisel.) Koidz.var. cathayensis(Hemsl.) Rehd.;C.lagenaria var.(Loisel.)Koidz.wilsonii Rehd.]
采收和储藏:9-10月采摘成熟的果实。
【原形态】毛叶木瓜 落叶灌木至小乔木,高达2-6m。枝条直立,具短枝刺;小枝圆柱形,微屈曲,无毛,紫褐色,有疏生浅棕色皮孔,单叶,互生;叶柄,长约1cm,有毛或无毛;叶片椭圆形、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5-11cm,宽2-4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阔楔形,边缘有芒状细尖锯齿,幼时上面无毛,下面密被褐色绒毛,以后脱落近无毛。花先开放,2-3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,花梗短粗或近于无梗;花直径2-4cm;萼筒钟状,萼片直立;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10-15mm,宽8-15mm,淡红色或白色;雄蕊45-50,长约花瓣之半;花柱5,基部合生,下半部被柔毛或绵毛,柱头头状。梨果卵球形或近圆柱形,先端有突起,长8-12cm,直径6-7cm,黄色有红晕,芳香。花期3-5月,果期9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2500m的山坡、林边、道旁。
资源分布:分布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广西等地。
【性状】1.果实卵球形或近圆柱形,长6-10cm,直径5-6cm,多纵剖为2-4瓣。表面棕色至棕黑色,有多数不规则皱纹。果肉较薄,厚约0.5cm,棕红色。中央凹陷,每室有种子20-30粒,多数脱落,红棕色,扁平三角形。气微,味酸涩。
【性味】酸涩;平
【归经】脾;胃;大肠经
【功能主治】和胃化湿,舒筋活络。主呕吐腹泻,腰膝酸痛,脚气肿痛,腓肠肌痉挛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5-10g。
【注意】
1.《雷公炮炙论》:伤人气。
2.孟诜:损齿及筋,不可食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本草经集注》:断痢。
2.孟诜:主霍乱转筋,煮汁食之。
3.《本草拾遗》:去恶心酸咽,止酒痰黄水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